一个人的变化,总能在老家发现蛛丝马迹。
就如许皮带成富豪后,老家的祖坟都修得气派,这就是人性,不管你是什么身份,光宗耀祖总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。
释永信也不会例外,他被注销戒牒后,凤凰网的记者去了一趟他的老家,别说,还真是拔出萝卜带出泥,他一家人都不简单。
01
释永信原名刘应成,小时候很老实。
村里的孩子为了吃饭,会去摸瓜偷豆,他从来不参加,也赢得了长辈的好印象,这个娃身子正。
刘应成的父亲是一名工人,母亲务农,家里有5个兄妹,条件不是很好。
16岁的时候,刘应成机缘巧合,在赶集的时候,遇到了化缘的僧人,对方看他长得清秀,认为有缘,给他留了地址。
展开剩余83%刘应成就去了,刚开始,村里人并不知道他去了哪儿,后来才有传言,说他当了和尚。
他父亲离世的时候,刘应成回了一次老家,他出手大方,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,每人发了1000块,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。
不仅如此,他还出资给村里修了条路,为了纪念他的付出,村里给这条路取名“永信路”。
老人纷纷夸他是和善,是懂得感恩的人,却不知道,有时候,善和恶是不分家的,可以是一个人的两面。
就如他在寺庙,刚开始也是最勤快的师弟,总是抢着挑水做饭,并且读经书到深夜,赢得师傅的不少夸赞。
有那么一段时间,师傅很看好他,走到哪儿都带着他,把他当接班人培养。
但渐渐地,师傅就发现不对劲,释永信看上去很勤快,但他的野心也大,能趁师傅不在家,偷偷进去拿东西,并且还擅自以主持的身份调物资。
这或许就是他的本性,骨子里充满着对钱的渴望。
02
村里老人能直观感受到刘家的变化。
据一位老人透露,大哥刘应保和妻子去少林寺一次,回来的时候,带回来一个尼龙袋,里面装满了钞票。
具体有多少,谁也不知道,但能看到刘应保豪横了。
他买了汽车,还投资了不少商业,开会馆,买地盖房子,盖房子的时候,也请了村民帮忙。
随着他生意做大,对人的态度也变了,有次在路上,被邻村的妇女挡了路,就直接发脾气,打了对方一顿。
刘家还想在村里盖寺庙,为了得到土地,逼村民把自家房屋让出来,只给两三万,这点钱,还不够盖个猪圈,村民当然不愿意。
由于反对声音太大,这件事没办成,不过村里还摆放着一个倒放的佛像,现在被一张雨布盖着。
四弟刘应彪,有文化,跟着释永信去了少林寺。
他喜欢书法,一个“佛”字曾拍卖到5万块,但随着释永信出事,他的书法跌倒177块也没人要了。
到底是名人光环还是真有价值,大家都看得清楚。
不过刘应彪也是相当有能力的人,在少林寺成为二哥的左膀右臂,很多事务都由他负责,可谓打虎亲兄弟。
03
释永信的母亲还在,一直跟着二哥生活。
不过他们都不住村里了,都搬去了城里,二哥为人低调,村民也没什么闲话。
至于大哥,村里人有点不屑一顾,认为他就不是生意人,投资再多商业,也没一个能做起来的,到底不是自己辛苦挣的钱,亏了也不心疼。
村里人到现在,也不知释永信有那么厉害,得知他有豪车豪宅,还私生活混乱,村民都感到唏嘘,觉得不敢相信,小时候那么老实的孩子,居然变成了这样。
他家的老房子,由于长时间没人住,屋内积灰,看上去很荒芜。
真是应了那句话,看他起高楼,眼看他楼塌了。
释永信脑子确实好使,把少林寺的品牌做到了最大化,但他贪心太大,很多钱财都占为己有。
这么大的野心,佛都保不住他。
要是他能听得进师傅的教诲,在师傅阻拦他继位的时候,好好反思,也不会是这个下场。
可惜,他太贪了,得到了名利,还想要钱和美色,世俗的东西一样放不下。
他的贪婪,早就被人看透了,胖东来的老板就曾说过他:“香越烧越大,开光越来越贵,有的人啊,把屁股坐歪了。”
佛门本应渡人,他却渡了家族的财富,少林钟声本该醒世,最后却敲响了自己的警钟。
发布于:河南省2024年配资一览表最新,最新股票配资app官网,股票配资十大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